张富生,红河县阿扎河乡垤施人,目前在阿扎河乡垤施村委会工作,任村党总支书记、主任。跟很多村党总支书记、主任不太一样,他年轻、朴实且文艺,具备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应有的素质和能力。
走进垤施村村史室,只见四面墙上整齐分布着“历史沿革”“村容村貌”“传统习俗”“发展综述”“乡贤善举”等内容板块,图文并茂,仅文字和数字就洋洋洒洒多达12余万字。据了解,那些都是张富生和李宗强搜集、整理、编纂的。另外,他们还收集了大量老物件,有序摆放在展览台(柜)。透过这打造精美的村史室,张富生在文史方面的才能可见一斑。
(资料图)
实际上,张富生身上充满文人气质。他性格温和、情感细腻,喜欢看书写作,他写的诗歌散文等作品常见于县、州级等文学刊物和新媒体平台。目前,他是红河州作家协会会员,工作之余积极创作的同时,经常参加各级组织的文学艺术学习交流活动和征文比赛。2020年,在全县举办的“我与脱贫攻坚的故事”主题征文比赛中,他的参赛作品《望乡》荣获一等奖;2022年,在县文联牵头组织的“喜迎二十大·书写红河梦”主题征文比赛中,他以自己的基层工作经历为素材写的散文《第九年》荣获三等奖。
“平时作家群里各种话题很活跃,张富生却极少发言,偶尔被人@后才会冒一下泡,然而他一直是作家们交流话题的焦点。”红河州作家协会会员艾叶介绍,张富生内敛少语、不爱热闹,喜欢静心思考问题,然后埋头写作或工作,他的作风和作品深受同仁喜爱。
文艺只是张富生的一个方面,他的另一个方面是朴实,干起工作来沉得住气、坐得了冷板凳、走得了基层。一方面,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,他对自己的家乡和群众有着深厚情感;另一方面,有过外出打工的经历,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他感同身受。为了给家乡的发展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,2014年,他毅然从外面回到家乡当起了“村官”,一当就是八年。
在八年的村官生涯中,张富生亲历了脱贫攻坚,见证了随着家乡脱贫出列、越来越多的群众摆脱贫困而逐渐走向富裕。这期间,他在积累基层工作经验的同时,更加坚定了“感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”的信念,为民服务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增强。由于脱贫攻坚中事迹突出,他于2020年获得全县脱贫攻坚奖“扶贫好村官”荣誉称号。
经过在基层多年历练与沉淀,2021年,张富生如愿当上村党总支书记、主任,迎来了“撸起袖子加油干”的新阶段。“文人”当村干部的优势在于,情怀浓、心思细、肯钻研,张富生便是如此。更难能可贵的是,他用农村孩子身上特有的朴实中和了书生气,在工作上表现出实干与担当。
之前,从阿扎河乡集镇到垤施、洛孟的公路因咪竜段路基下沉,路过时要么两头接、要么从草果东方向绕行,给群众的出行造成了极大不便。张富生始终把它看在眼里、记在心上,一上任村党总支书记、主任,就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进行“一事一议”,同时一边向上级反映情况,一边到咪竜群众家做思想动员工作。在思想动员下,群众不但自愿让出路边涉及到的有关土地,而且积极投身到修路实践中。
“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下,修路工作顺利搬上日程,目前近十公里的机耕路已竣工。这在盘活土地资源的同时,将改善周边环境,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利。”张富生介绍道。
宣传党的方针政策,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,抓好基层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,搞好本村的社会治安、经济发展、环境治理……基层事务的繁杂和村党总支书记、主任工作的繁忙,一年多来,张富生有切身体会。他说,因为忙于各种工作,最近已有两个多月没有出过乡。
扎根基层、埋头工作,是张富生作为村党总支书记、主任的职责所在,也是他身为垤施儿女的初心所在。他把村委会当作家,除了平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,闲暇时喜欢盆栽,在院子里、走廊上、窗台下种满了不同品类的菊花,待到花开时节,整个村委会大院就变得五颜六色、飘香四溢。结合打造精美的村史室,很多人赞誉道:这是全县最美最文艺的村委会!而他自然被看作是最文艺的村党总支书记、主任。
对于张富生,朴实是与生俱来的品质,文艺是自我修养的气质,靠前者来工作就显得踏实,用后者来加持工作则变得细致。他通过踏实、细致工作,努力带领全村群众团结奋进,携手推进乡村振兴。、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