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 “数九” 后,
我国古代便有填绘
(资料图)
“九九消寒图” 的岁时风俗。
九九消寒图,
是数九寒天里,
一种雅致有趣的消遣游戏。
它与 “数九” 相对应,
图里共有九九八十一笔,
即从冬至日起,
每过一日便涂一笔,
直到涂完 “数九”。
明代《帝京景物略》云:
“日冬至,画素梅一枝,
为瓣八十有一,日染一瓣,
瓣尽而九九出,则春深矣,
曰 ‘九九消寒图’。”
除了画梅花外,
清代宫廷内还出现了 “写九”。
即选择九个笔画为九的字,
每日涂一笔,并在笔画上
细注当日天气阴晴冷暖情况,
以预卜来年丰歉。
据清朝吴振棫《养吉斋丛录》记载:
“道光初年,御制九九消寒图,
用‘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’九字。
字皆九笔也。懋勤殿双钩成幅,
题曰‘管城春满’。内值翰林诸臣,
按日填廓,细注阴晴风雪…”
九九消寒图,
记录天气最简单的
一种方法是 “画铜钱”。
民谣道:
“上涂阴,下涂晴,
左风右雨,雪当中,
九九八一全点尽,
春回大地草青青。”
标记可以用黑墨来涂,
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、符号、文字等
对应不同的天气。
最具韵味的是,
女子 “晓妆染梅”。
元代诗人杨允孚
在《滦京杂咏》中咏及此俗,
其自注云:“冬至后,
贴梅花一枝于窗间,
佳人晓妆,
日以胭脂日图一圈,
八十一圈既足,
变作杏花,
即暖回矣。”
古人通过九九消寒图,
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丝乐趣,
在一笔一画中,
春天的脚步近了。
来源:周到上海 作者:额是狼